【评论】微信公众帐号与微信朋友圈
微信是时下最为火爆的话题了,我也不能免俗地要来聊一聊微信了。没有什么独家,没有什么秘籍,就随便聊聊作为一个微信重度用户的想法,一个痛点。
我记得我是微信的第一万多名用户,那时候我还用的是诺基亚S60系列的E63,那时候微信上没什么人,也不好用,后来我紧接着买了Nexus S,然后微信的Android版本要好的多,不过还是没什么人,我同时也用米聊,但是都没啥意思,因为用的人不多。最后等到我换了iPhone,微信突然火爆了,就是火山喷发式的那种火爆。“摇一摇”只是催化剂而已,在互联网圈子里吹得很火,但是对于真实用户,摇一摇未必真那么神奇。
记得当时上海iPhone普及的已经很厉害了,iPhone 4,4S相继推出,正是最经典的iPhone版本井喷增长的时候。微信的火爆得意于全平台覆盖。记得我说吧,我作为第一万多名用户的时候,已经有诺基亚的版本了,米聊想不死都难,毕竟那时候Android没现在那么火,那时候Nexus S可是要4000多的,还是水货,现在Android系列才几钱,哪怕亲儿子也不贵了。
微信一统江湖后,并没有停步不前。那时候,墙那边,有数款让业界眼前一亮的产品问世了,当然可能不是问世,而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。Instegram,创造了小团队、大量用户的神话,从一款屌丝iPhone App,一下子被Facebook天价收购。让人们发现了分享照片的乐趣。于是乎各种微博争相效仿。另一款产品Path,有一个带有超前性的交互设计版本出现了,就是“辐射式动画展开脚标菜单”的发明,这个拗口的名字是我自己发明的,但是我自信基本说出了这个玩意的精髓。说白了,这破烂没啥了不起,怨就怨iPhone的屏幕太小了(傻逼老乔还是库克还不思悔改,加长不加宽),这种交互发明,应该算是屏幕太小的无奈妥协,谁家不喜欢自己的产品导航款款排开,恨不得布满屏幕,但是没法子。这个“辐射式动画展开脚标菜单”,加上时间线,加上私密圈子,Path在互联网圈内部,在墙那边,着实火了一把。这两款产品,在墙脚下,蹦跶得挺happy,但是天朝基本没人知道。敏锐的微信发现了这个需求,必须copy过来的(大家要看淡这件事情,抄袭不是微信第一个做的,只是微信做得最好而已,有创新),这个不能说是无耻,只能说外国产品真的满足不了中国用户的需求,所以中国必须自己做一款。
终于绕到了强大的朋友圈,朋友圈的本质,就是私密社交。小圈子分享。以我的角度来看,是给了广大用户重新定义互联网交往圈的一个机会。以前,为了泡妞,加了狂多QQ好友,然后Qzone里面都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人,导致Qzone也没兴趣发了,对QQ的用法的既有习惯,也阻碍了高端人群入驻腾讯的SNS。现在,到了手机里面,虽然还可以导入QQ好友,但是导入不是默认的,要重新加,而且不光是QQ好友的导入,主要还是通讯录好友的导入。关系比起互联网的虚拟,趋近于现实世界。真实、亲密。
朋友圈的独创是什么东西,就是“偏序关系的传播链”,既然是私密社交,就要保持私密,切断六度关系理论,我分享的东西,只有我的好友能看到,我好友的好友看不到,不仅限于我发的主贴,还包括我对别人的回帖。这里面体验之细腻,细节之流畅,让人如沐春风,毫无知觉。每人都觉得自己被一众朋友簇拥着,如果不有心发掘,又不会知道,其实很多东西都只有自己能看到。
朋友圈是真正极富粘性的杀手级Feature,其充分条件,就是人们表达自我,分享的强烈愿望,其必要条件,就是500万像素以上的傻瓜照相机,以及傻子都会用的滤镜。这些所有都具备。Instegram的傻瓜照相+Path的私密社交+QQ关系链的甄别减法 = 杀手锏。
到此为止,微信已经难以撼动了。微信公众平台出现了,这种东西,我就想说“想说爱你,不是很容易的事”。我自己也申请了公众帐号,但是根本没动力写,因为没有听众,没有利益。作为个人,根本没有动力去维护这么一个东西。因为劣势太多了。写作面板很难用。传播很有限。内容流通途径很封闭。基本上不满足任何营销的需求。但是就是火。为啥,因为个人用户太多了,这些用户的质量又太好了,还因为传播渠道虽然细,但是很给力,每篇文章一定投递到位,还有数字红点各种提示,激发用户去看。使用公众平台进行传播,是各种无奈的结局,这种渠道有了,就不得不用一下。
对公众平台的性质,恐怕我说得就不那么好了,因为我作为个人,能理解里面得妙处实在有限。我就谈谈我的痛点。我很喜欢公众平台,我发现一个事情,就是所有在公众平台上写文章的人,都很严肃,因为一天只能推送有限次数,所以,文章写的认真,因为阅读屏幕就4寸大小,所以排版干净,因为是微信作为后台,所以没有惹眼的广告,如此早就一个高质量的内容群。但是,缺点也很明显,就是很单一,没有聚合。我喜欢看体育,就收听十几种体育的帐号,喜欢财经,又十几种,喜欢互联网,就多得没完。我经常一看我的微信,就发现100多条未读,亚历山大。
但是迄今为止,为什么还没有出现聚合信息源,聚合产品?这是一个天天在微信上看新闻的人的真实痛点。这种聚合产品应该还有社会性,社会化推荐。比如死掉的Google Reader,我希望能在微信平台复生。谷歌离开中国,离开世界,但是腾讯还在,希望腾讯把事情做好,把微信做好。